赵子珏的平静日子止步于张良,原本赵子珏平静的过着每天看书休息这种两点一线的日子,直到那天,赵子珏突然间看到张良登门。
“子珏。”张良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的笑容,一举一动都在诠释着君子如玉这个词。
“三师公。”赵子珏拱拱手道。
“子珏,我来找你是有件事情需要你帮忙。”张良开门见山直接开口道。
“还请三师公直言。”赵子珏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他和张良没有太多的牵扯,对方要找人帮忙应该找不到他头上才对。
“我需要你帮子明演一出戏,在师叔面前,演一出不认识子明的戏,当然,这一次,算我欠你一个人情。”张良走到赵子珏身前,随后解释起了前因后果。
两天前,因为要救一个好友的性命,不得已需要荀子出山, 但是众所周知,荀子早就隐居后山不出了,所以他们便设了一个局,以一局棋的胜负,来让荀子帮找个忙。
所以张良找了颜路,在荀子面前描绘了一个少年棋道天才,打遍小圣贤庄无敌手,所以无奈之下需要请荀子出手,挽回小圣贤庄的颜面,但是这个少年下棋有一个规矩,那便是输了的人需要答应对方一个要求,当然这个要求一定是对方力所能及,并且不违背世俗良序。
结果没想到荀子虽然答应了和这个少年棋道天才的对战,但是在和颜路的谈论中,提及了赵子珏,自从上一次隐约间感知到他的突破之后,就在也没有关于他的消息,并且之前和他说过,有什么不懂的尽管可以过来问,但是却始终没有见到赵子珏。
对于荀子来说,浩然正气是不同的,这世间能让荀子上心的恐怕除了已逝的韩非之外,也就剩下这门心法了。毕竟这是那个从未见过,但思想却几乎影响荀子一生之人的遗留,也是对方一生的得意之作。
所以荀子便提出让赵子珏前来观战,一方面见识一下少年天才,防止赵子珏心性浮躁,另一方面则是看看最近他的浩然正气修行的进度。
所以,张良便来找赵子珏,让他帮忙在荀子面前装作不认识子明。
赵子珏微微低头,思考着张良的所言。
张良所言大致是没什么问题的,只不过,那个所谓的朋友不出意外的应该就是的墨家端木蓉。
没一会,赵子珏点点头道,“好的,三师公,那需要我做什么。”
对于他而言,无论是见荀子还是帮天明都是有好处的,更何况还添上一个张良的人情,他实在是想不到什么拒绝的理由,短暂思考后,他果断地答应。
“明日,颜路师兄会来找你,带你去后山,你只需要装作不认识子明就可以了,别的我都已经安排好了,另外,多谢。”张良对着赵子珏道了一声谢。
“不敢。”赵子珏拱手回应。
张良笑而不语,微微颔首,随后扭头离开。
看着张良离开后,赵子珏按部就兵的继续前往藏书阁读书,随着剧情的发展,安稳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少,所以他很珍视现在这为数不多的安稳日子。
第二天上午赵子珏刚吃完饭,就看到颜路带着天明两人走了过来,
远远地颜路就向着赵子珏挥了挥道,“走吧,子珏。”
“是,三师公。”颜路没有多说,赵子珏自然也没有多问,双方都对张良的安排极为信任。
于是三人一起向着后山竹林走去。
不知是不是因为在颜路面前有点放不开,天明抓耳挠腮的对赵子珏的加入很是疑惑,但最终还是忍了下来,一路上,三人相顾无言,仿佛真的是素不相识。
后山的竹林之中,颜路带着两人走到荀子的小屋之前,拱拱手对着的竹屋之中闭目养神的老人道,“师叔,子明和子珏已经带到。”
赵子珏并没有出声,而是跟着颜路同样躬身对着竹屋行礼,天明愣愣的看着两人行礼,仿佛后知后觉般,略微有些手忙脚乱的跟着两人一起行礼。
“恩,进来吧。”不同于之前,这一次颜路的话音刚刚落下,小屋内便传来声音。
赵子珏跟着颜路两人迈步走入,迎面便是荀子那一双清澈的仿佛能映出世间万物真实面容的双眼,只不过,赵子珏在对方的双眸之中竟然出乎意料的隐约看到一丝赞赏。
“不错,浩然正气已登堂入室。”荀子微微点点头,真气成线,声音传入赵子珏的耳朵中。
“师叔,我把这位少年带来了。”颜路上前道,打断了荀子打量的眼光。
听到颜路的声音,荀子将视线放到颜路另外一侧的天明身上。
“晚辈子明,见过荀夫子。”天明上前对着荀子行礼道。
“他们说你精通围棋。”
“岂敢岂敢,承让承让。”天明尴尬的笑了笑道,随后略微有些焦急的继续着说道,“荀夫子知道规矩吧。”
“自然知道,子明校友还请移步。”荀子指了指一旁已经准备好的棋盘。
“子珏,你上前来,今日让你前来其一是看看你这浩然正气的修行进度,其二则是让你见识一下,这位少年英杰,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修行之路,万不可懈怠。”下棋之前,荀子喊了一声赵子珏道。
“是,师叔祖,这位子明,恩,朋友,之前也曾见过,确实是少年英才,在下今后自然会努力修行,不会懈怠。”赵子珏站在棋盘旁,对着荀夫子说道,话语干净利落,完全没有任何的迟疑。
毕竟这位天明,可是这个世界的主角,在只是看了一遍的情况下就能使出半招百步飞剑,乃至逍遥子的雪后初晴,完全当得起这个少年英才的称呼。
“恩,你知道就好。”荀子说完话后,便将视线放到身前的棋盘之上,两人的棋局便在此时开始了。
赵子珏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两人的对弈,一言不发,观棋不语。
这一局棋,在经过了天明中间一段长长的停顿后,最终以荀子失败为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