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致仁。”
“小的到。”
“钱致和。”
“孙致义。”
“李致礼。”
“……周致诚。”
二十个人,贾芸用百家姓为姓,然后以“致”为辈,最后加礼仪廉耻忠信义等字。
这就算给了这些少年新的身份。
改名是必须的。
下一批如果还要买大量的奴仆,就用一个新的字辈再取名便是。
给他们新名字,令他们忘掉旧名字,完全接纳新的身份。
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培养出对贾芸的绝对忠诚。
这很重要。
奴契只是一个约束。
宽严相济,待遇和惩罚并举,慢慢使这些少年习惯和接受自己新的身份,融入团体之中,拥有集体认同和荣誉感,那时候就真的可以寄托心腹了。
现在,还只是开始而已。
“各人记住自己的新名字,然后,开始涮扫庭院,这里就是你们的新住处了。”
贾芸内心也是带着兴奋和自豪。
眼前的大院已经属于他所有了。
“是,二爷。”
少年奴仆们都换了称呼,答应一声之后就开始洒扫起来。
贾芸带着几人,买了大量的洗涮用具。
还在成品铺子买了几十张床铺和被褥。
以及一些青盐之类。
另外就是在成衣铺子,买了几十套新衣袍给他们换上。
这些少年不光是内务要做,还要培训他们当工人,在其中再挑一些机灵的当伙计,用来接待客商。
接下来,就是有木匠和漆匠,裱糊匠,瓦匠等人上门。
换掉破损瓦片,修补破漏之处。
修缮门窗,打造一些小型家具。
傍晚时分,又有粮店的人送了一大车的粮食过来,精白面和粗面掺半。
再有整车的蔬菜,腌肉,鸡蛋被陆续送了过来。
一片忙碌中,少年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这时他们才知道,不是到富贵人家的府里当奴仆。
而是在这个要开张的书局中当伙计。
原本他们心中都是有些惴惴不安。
当伙计……
待遇和大府里的奴仆还是有差距的。
富贵人家的府邸里,吃的好,活计并不算重,还有月钱和额外的赏钱。
当伙计,怕是要更辛苦些。
待遇怕也不及在大府邸里好。
但忙活到现在,衣袍,住处,吃食……看着都已经满足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新衣服,新鞋,充足的吃食,干净暖和的住处和新床新被褥。
简直不要太好!
这些卖身为奴的少年,是真正的出身赤贫。
属于一年到头穿不上新衣新鞋,吃不到一次荤腥,甚至是一直处于半饥饿状态的那种。
这个世界的穷人是真的饥寒交迫,不是后世的那种流浪汉或乞丐式的穷人。
贾芸现在给他们的东西,已经超出了这些少年人的想象了。
为此,他们的干劲更足了。
……
三日后。
从前堂到后宅都修葺一新。
硕大的“贾记书局”招牌也挂了出来。
只是贾芸选择了低调,并未搞什么开张仪式。
三进院是仓库和宿舍。
二十人住几间房,挤一挤还能容纳过百人。
二进院就是车间区域,厢房被打通成了大通间,用来摆放机器和相关物品。
这些修缮拢共花了五十两银。
加上买少年奴仆的一百多两。
还有购入杂物吃食的几十两银。
现在贾芸身上还有四百两左右。
这使得他心中有了急迫感。
除了倪二的七十两还没还。
另外欠了张记书局两千两银子。
得用一千六百多册书来偿还。
好在,第十台机器也是安装调试完成。
二十个少年在贾芸的指挥下,也是开始了批量印刷。
第三批七百册书交付日还有两天。
但在十台机器一起开动之后,速度也是快的惊人。
贾芸负手而立,内心也是在不停的思忖着。
“人手还是有些不足……”
“现在赶进度,熬两天夜,十台机器,在他们都是生手的情况下,一天可以出近五百册。”
“此后最好是三班倒。”
“人可以休息,机器不休息。”
“按射雕现在的热度,年前大股进士涌入京城之后,每个月的订货量可能会超过好几万册!”
“最少需要百名伙计,三十台机器,这样能保障一天能出两千册!”
“射雕光在京师售卖,这个印数差不多接近市场饱和,还是要有点缺口,造成书不够卖的错觉,没错,适当搞一下饥饿营销。”
“如果再有新的市场,机器怕要过百,人员数百上千才够。”
“这样地方又不够了!”
“好在附近有好几个类似的大院,可以悉数买下来打通使用,有几百间房舍差不多就够了。”
贾芸挑眉一笑。
未来两三个月,自己的前期布局就可以完成了。
想想……
真是有些梦幻感啊!
……
随着少年伙计们的熟练度上升。
第三批交付也是如约给付,不仅足额七百册,还超了三百,凑了一千四百册出来。
第一, 二卷各二百册。第三,四卷各二百册,第五,六卷则是各三百册。
这样一来,贾芸的欠债就只剩下四百两不到了。
对多给付的份额,张煊只有高兴的份。
张记书局那边,已经是每天门庭若市,大量客人闻讯而至,上门求购射雕。
张煊这个书局东主,可以说是快乐并头痛着。
好在这一下进了一千四百册,可以说是解了燃眉之急。
期间张煊也是带着银子亲自过来了一次,再次加订八千册。
第一到将出的第八卷,每册都要订一千本。
张煊也是清楚。
随着这边印刷量的大增,自己这边还想独家吃下来也不太现实了。
好在前后他能卖出过万册,而且随着热度上升,价格也是越卖越高。
要不是张煊克制自己,不想砸了牌子,每本涨价一倍都会有人抢着要。
就算如此,张记书局每册平均能赚五钱银,这一下大几千两银子到手。
抵得上之前好几年的收入。
另外就是打响了名头。
整个京师都被射雕这本书给惊动了。
无数文人墨客,乃至不少文官都穿着便服过来逛一逛张记书局。
毕竟不管多少人抢着要,张煊都会留一套样本,给过来逛书局的人翻阅。
到书局的人,最少都是智识精英阶层的一份子。
就是不起眼的冷子兴这样的古董商人,也是能攀上贾家的关系。
这些人每天着急上火,等着射雕的第五,六两卷。
就差把张记书局给拆了。
甚至翻阅时间过长的人和等候的人吵起来,甚至要大打出手。
后来张记书局不得不提前规定翻阅时长,每人只限半盏茶时间。
这样的情形也是流传开来,使得更多的人对射雕这本书和张记书局好奇。
现在京师的文人墨客,乃至文官群体,似乎不到张记书局逛一逛,问问射雕的消息,就要被人视为消息闭塞了。
张煊得意之余,也是紧张万分。
所以这一次,倾尽所有,不光订了八千册,还又额外给了两千订银。
一个书局东主,能动用的现银估计也就几千两。
张煊也是把老底都掏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