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你把话说清楚,嘉嘉有什么不光彩的事!”孙悦容怒视着刘燕。
刘燕梗着脖子道:“大家都知道昨天晚上李癞子是从宋嘉病房中被抓走的。”
“昨天晚上我和公安同志都在现场,嘉嘉是清白的!你要是再敢传播谣言,我就去公社告你!”孙悦容气得满脸通红。
刘燕愕然,一向老好人的孙悦容今天竟如此强硬。
要知道,如果知青在公社有被投诉或者被告发的记录,这在返城审核环节是非常不利的。
因为返城名额有限,公社更愿意推荐那些表现优秀、积极向上、遵守纪律的知青。
有不良记录的知青则会被延迟返城时间。
虽然不知道知青什么时候才能返城,但刘燕绝对不想成为最后一个。
她撇了撇嘴,脸上满是不甘,最终还是没敢再吭声。
“宋同志好心好意请咱吃饭,就你不识好歹,在这瞎咧咧。你要是真觉得这饭吃着不踏实,那就麻溜儿地出去,别在这儿扫大家的兴。”杨威一边说着,一边狠狠地咽了咽口水。
这个刘燕平时就爱挑事儿,看在都是知青的份上,大家能忍也就忍了。
只是今天,人家真心实意做了一桌子菜来感谢,她还在这儿闹幺蛾子,实在是让人窝火。
这时,知青点的负责人赵宏站了出来。
“好了好了,大家都消消气,我们都是知青,本就该团结一心,互相帮助,过去的那些矛盾和误会,就应该借着今天这个机会化解掉。”
宋嘉也适时地开口,“赵同志说是,大家都别客气,坐下来吃吧,一会菜都要凉了。”
听到这话,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围坐到了桌前。
对于这些平日清汤寡水惯了的知青们来说,如今这一桌散发着浓烈肉香的菜,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刘燕又哪里舍得这一桌的荤腥,终究还是厚着脸皮跟着一起坐了下来。
只是桌上其他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她想夹哪块肉,那块肉就会被人迅速地夹走。
鸡蛋也是一样,气得她好几次都差点忍不住要摔筷子了。
但到底是没敢。
一时间,屋内只回荡着碗筷与碗碟的碰撞声,以及轻微的咀嚼声。
众人皆心照不宣地闷头苦吃。
生怕多说一句,就少了吃了一块肉。
风卷残云过后,除了那一盘炒白菜,其他盘子都干干净净。
最后那盘白菜也没浪费,全都进了刘燕的肚子。
因为她不吃,晚上就得饿肚子了。
“宋嘉,想不到你做饭竟然这么好吃!早知道之前我就和你一起搭伙吃饭了。”
陈彩娟吃的意犹未尽。
原主在知青点的半个月里,大家都担心粮食不够,谁也不愿意拿出自己那份来 “养” 着她。
为了不让别人有意见,孙悦容都是带着宋嘉单吃,和大伙分开炉灶。
杨威直言直语,“你就是想占便宜吧。”
“难道你不想?”
这一来一往,让大家都忍不住哄笑起来。
原本有些凝重的气氛,就像是被一阵春风吹散了乌云,瞬间变得轻松欢快了许多。
大家闲谈了一会儿,便都各自回屋,准备洗澡睡觉。
桌上的碗筷却没人记得要收拾。
孙悦容自然而然地站起身来,习惯性地收拾起这些碗筷,仿佛这一切都是她分内之事。
宋嘉按下她的手,“悦容,其实有时候你真的可以多为自己想点。”
知青点的这群人,并不值得孙悦容真心对待。
在她看来,善良固然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但也会让人觉得你很好欺负。
适当的学会拒绝,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孙悦容的动作顿了顿,抬起头,看着宋嘉充满善意的眼睛,犹豫了片刻后,放下了手中的碗筷,“好。”
“那我送你去沈家。”
“不用了,你歇着吧。明天还要上工,也没多远,我自己骑车很快的。”宋嘉道。
说完,她便去隔壁房间,很快拿着下午采购的东西出来。
临走前,还不忘叮嘱孙悦容,“那些东西都是我买给你吃的,你不许给别人吃,不然我会生气的。”
宋嘉知道,如果她不说,这些东西,八成都得进别人嘴里。
从知青点出来,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这个时候虽然没有路灯,但月光贼亮,照得地上跟白天似的。
五里地的路程,宋嘉花了十分钟便到了。
到了上河村,宋嘉才意识到,她不认识沈家怎么走啊。
想着孙悦容说的青砖大瓦房,她索性推着自行车边走边找。
这个年代能盖得起青砖大瓦房的人家也就那么几户,找起来不难。
没一会儿,宋嘉就找到了一家,里面还亮着灯。
她把自行车停在一旁,上去敲门。
门开了,一个中年妇女探出头来,眼神不善地打量着宋嘉。
宋嘉礼貌微笑,“请问这是沈家吗?”
“不是!”
张翠冷冷的回了一句,便要关门。
可当她眼神掠过停在门口的那辆自行车时,关门的手倏地就顿住了。
这不是她女婿的自行车吗?
车上那个座椅套子还是她给织的呢。
张翠脑子一转,瞬间就明白过来了。
眼前这丫头,保不齐就是许家那个从城里来的亲生女儿。
想到下午闺女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一进门就扑进她怀里哭得昏天黑地。
她的牙齿就咬得咯咯作响。
哼,敢欺负她的闺女,非得好好治治你不可。